9月26日下午,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著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学中心创始主任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教授在我校太白校区做了题为“Space and Time in the Brain(大脑中的时空)”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西北大学“诺奖论坛”第四讲。校长郭立宏向爱德华·莫泽颁发“西北大学荣誉教授”证书。聘任仪式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主持,校党委常委、党(校)办主任吕建荣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来自西北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及西北大学附中的六百余名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
郭立宏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他希望莫泽教授能继续关心支持我校及学校生物学科的建设发展,与我校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他说,我校将持续开展“诺奖论坛”这样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传承科学精神、传播学术思想,为弘扬学校的学术文化传统,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及思想动能。
爱德华·莫泽在报告中讲述了他在过去数十年中作出的一系列脑机理前沿研究。首先,他提出问题:“我们是怎么知道我们身在何方的?我们怎么找到由此至彼的路线?我们是怎么把这些信息储存下来,让我们重返故地的时候能立刻找到路?”基于这一思考,1971年约翰·奥基夫发现了这个定位系统的第一个成分。三十多年后,爱德华·莫泽和迈-布里特·莫泽发现了大脑定位系统的另一个关键成分——一种神经细胞,被命名为“网格细胞”(grid cells),它们组成了一个坐标系,允许生物进行精确定位和寻路。这些“网格细胞”为大脑提供了相当于纬度和经度的“坐标”,它们与位置细胞一起形成了大脑的内在导航系统,让生物准确感知自己的位置。师徒三人因此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随后,爱德华•莫泽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关于时间的定位和大脑感知,进一步揭示了时间的大脑认知机制和对大脑的认知功能进行研究的科学意义。他还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状况,他的实验室尝试通过人脑的运算机理来提高人工智能(AI)的运算认知能力。在讲述自己的科研成长经历中,他鼓励师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领域,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我校在结对帮扶的安康市平利县设立了分会场,700余名平利中学师生收看了本次“诺奖论坛”的视频同步直播。
报告会前,郭立宏会见了爱德华·莫泽,向他介绍了我校新成立的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的相关情况以及生物学科的发展水平。当天上午,爱德华·莫泽还参观了学校博物馆,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进行了学术座谈。
我校自2017年10月起举办“诺奖论坛”,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讲学,旨在开阔师生国际视野,启迪学科发展,掌握前沿趋势,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此前,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与美国人文与科学院两院院士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和美国文理学院院士理查德·施洛克(Richard R. Schrock),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先后做客我校“诺奖论坛”。(图/ 马骞 袁添羽)
校长郭立宏为爱德华•莫泽颁发聘书
爱德华·莫泽教授作专题报告
校长郭立宏致辞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主持聘任仪式
与会师生
参观我校博物馆
爱德华•莫泽教授与生科院教师座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