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2日,“一带一路”大健康论坛暨重组胶原蛋白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我校联合主办,并得到“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未来研究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等行业组织的支持。会议主席分别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贵锋研究员和我校范代娣教授担任。来自国内外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基里巴斯、马来西亚、纳米比亚、赞比亚、博茨瓦纳、哈萨克斯坦驻华机构人员,以及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尼泊尔、坦桑尼亚等国家的外籍研究生在内的200余人参加会议。范代娣主持重组胶原蛋白国际研讨会并作特邀报告。
论坛开幕式上,“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曹京华秘书长、中国保健协会周邦勇副会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朱怡霖副会长、中国未来研究会“一带一路”专委会程萍会长等分别致辞,建议构建长效机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合作、慢性疾病防控、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基里巴斯大使Mohd Azlan代表国际参会代表致辞,对“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赞赏。北京市昌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高克瑶副局长对北京未来美城的发展规划作了介绍。
主论坛上,法国科学院院士林瑞超、欧亚科学院院士凌沛学、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孙树侠、日本医学大学太田成男教授分别围绕芳香疗法、玻尿酸产业和非药物干预、氢医学等方面作了分享。
范代娣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科技创新相关情况。她表示,作为扎根西部的地方高校,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秉承“精基础、强应用、育交叉、促转化”的科技工作方针,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为科研人员“解枷锁”“放权力”,让科技成果“下书架”“上货架”。她表示,2000年,学校将重组胶原蛋白生物制造技术转让给西安巨子生物,支持科研团队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实现从基础研究成果到产品到商品的无障碍转化,2011年获批首个重组胶原医用敷料,开创了重组胶原蛋白作为医用原材料历史,孵化出该领域首个国际化上市企业,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产业发展作出了示范和贡献。
研讨会报告环节,范代娣以“重组胶原蛋白的生物制造”为题作了特邀报告,围绕研究背景、研究历程与发展趋势、合成生物制造、生物学功效及其应用前景等,介绍了重组胶原蛋白在不同体系中的表达,重组胶原蛋白在促细胞增值、黏附、迁移、分化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在止血、伤口修复、骨修复和医美领域方面的应用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就重组胶原蛋白的生物制造、检测方法、质量控制、行业标准、功效评价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健康是人类的共同需求,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此次大会的举办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大健康、重组胶原蛋白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
会场
我校范代娣教授主持重组胶原蛋白国际研讨会
合影
信息来源:化工学院 科技处